战国七雄之一【燕国】国君世系

战国七雄之一【燕国】国君世系

燕惠侯前的燕国世系,史书无载,事迹不详,但通过出土文物已证实。

燕惠侯,姬奭九世孙,燕国第十位国君。前865年—前827年在位。

前841年,周厉王逃到彘,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政,史称共和元年。

燕厘侯姬庄,燕惠侯之子,亦称燕釐侯,燕国第十一位国君。前827年—前791年在位。

燕顷侯,燕厘侯之子,燕国第十二位国君。前791年—前767年在位。在位期间正好处于西周和春秋的交界。

燕哀侯,燕顷侯之子,燕国第十三位国君。前767年—前765年在位。

燕郑侯,燕哀侯之子,燕国第十四位国君。前764年—前729年在位。

燕穆侯,燕郑侯之子,亦称燕缪侯,燕国第十五位国君。前728年—前711年在位。

前722年,《左传》由此年开始记载。

燕宣侯,燕穆侯之子,燕国第十六位国君。前710年—前698年在位。前706年,山戎(春秋时期北方古代民族)越过燕地,进攻齐国。

燕桓侯,燕宣侯之子,燕国第十七位国君。前697年—前691年在位。在位期间,受到山戎的侵扰,迁都临易(今河北雄县)。

燕庄公,燕桓侯之子,燕国第十八位国君。前690年―前658年在位。前664年,山戎进攻燕国,向齐国求救,齐桓公率军救援燕国,击败山戎。

燕襄公,燕庄公之子,燕国第十九位国君,前657年—前618年在位。将都城迁回蓟城(今北京)。

燕前桓公,燕襄公之子,燕国第二十位国君,前617年—前602年在位。

燕宣公,燕前桓公之子,燕国第二十一位国君,前601年—前587年在位。

燕昭公,燕宣公之子,燕国第二十二位国君。前586年—前574年在位。

燕武公,燕昭公之子,燕国第二十三位国君。前573年—前555年在位。

燕前文公,燕武公之子,燕国第二十四位国君。前554年—前549年在位。在位期间,北方戎狄各部强大,燕国被迫迁都易(临易改名为易,即易城)。

燕懿公,燕前文公之子,燕国第二十五位国君,前548年—前545年在位。

燕惠公姬款,燕懿公之子,亦称燕简公,燕国第二十六位国君,前544年―前536年在位。

燕悼公,燕惠公之子,燕国第二十七位国君。前535年—前529年在位。

燕共公,燕悼公之子,燕国第二十八位国君,前528年—前524年在位。

燕平公,燕共公之子,燕国第二十九位国君,前523年—前505年在位。

燕前简公,燕平公之子,燕国第三十位国君,

前504年—前493年在位。

燕孝公姬桓,燕前简公之子,亦称燕考公,燕国第三十一位国君,前492年—前455年在位。前479年,孔子去世。

燕成公姬戴,燕孝公之子。燕国第三十二位国君,前454年—前439年在位。在位期间进入战国时期。

燕闵公姬杨,燕成公之子,亦称燕湣公,燕国第三十三位国君,前438年—前415年在位。

燕后简公姬载,燕闵公之子,燕国第三十四位国君,前414年—前370年在位。

燕后桓公姬寇,燕后简公之子,燕国第三十五位国君,前369年—前362年在位。

燕后文公姬乞陶,燕后桓公之子,亦称燕文侯,燕国第三十六位国君,前361年―前333年在位。根据苏秦的合纵策略,与赵国、韩国、魏国、齐国、楚国组成合纵联盟,共同对抗秦国。

燕易王姬文远,燕后文公之子,燕国第三十七位国君,前332年―前321年在位。前332年,齐宣王趁燕国治理丧事之机,派兵夺取燕国十座城池。通过苏秦游说,齐宣王归还了十座城池。

燕王姬哙,燕易王之子,史称燕王哙,燕国第三十八位国君。前320年—前318年在位。前318年,燕王哙联合楚国、韩国、魏国、赵国攻打秦国,但未能取胜。重用国相子之改革,后禅位于子之(前318年—前314年)。前314年,齐国入侵燕国,燕王哙被杀,子之被擒,占领燕国。

燕昭王姬职,燕王哙庶子,亦名姬平,燕国第三十九位国君。前311年—前279年在位。前311年,赵武灵王护送姬职回燕国即位。在位期间,筑立黄金台,拜郭隗为师,励精图治,招揽人才,振兴燕国。招纳贤士,有剧辛、邹衍、屈庸、乐毅、苏代等名士前往燕国效命。前284年,让乐毅率军,联合韩、赵、魏、秦、楚五国合围齐国,大破齐军,占领齐国城池七十余座,齐湣王战败后死亡。

燕国进入鼎盛时期,跻身到战国七雄行列。

燕惠王姬秋寿,燕昭王之子。燕国第四十位国君,前278年―前272年在位。与乐毅有过节,即位后,中齐国反间计,对乐毅有所猜忌,乐毅逃亡赵国

。前279年,齐军用火牛阵打败燕军,齐国收复全部失地。燕惠王向乐毅致歉,乐毅回信即《报燕惠王书》。

燕武成王姬荤,燕惠王之子。燕国第四十一位国君,前271年—前258年在位。

燕孝王姬冥,燕武成王之子。燕国第四十二位国君,前257年—前255年在位。

燕王姬喜,燕孝王之子,史称燕王喜,燕国第四十三位国君。前254年—前222年在位。前251年,进攻赵国,被廉颇击败。

前232年,在秦国为质子的太子丹逃回燕国。前227年,太子丹策划荆轲刺秦王,没有成功。

前222年,秦军俘虏燕王喜,燕国灭亡。

主要参考《史记》,有些燕王名字参考了百度,全文若有不当之处,还请读者指正或补充。

燕国在历史上虽然存在了很长时间,但由于其国力较弱,政治地位不高,可能没有像其他大国那样有详细的史书记录。此外,燕国在历史上也多次发生政治动荡和战乱,这可能导致许多历史记录遗失或被毁。

同时,燕国地处北方幽州及辽东等地,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相对较少。

燕国在历史上与齐国、赵国等国家的互动也相对较少,这可能导致其历史记录的不为人知或不受重视。即使燕国有完整的历史记录,如果这些史书未能得到妥善的保存或流传,也可能导致其事迹的记载缺失。例如,秦始皇焚书坑儒、项羽火烧咸阳等。

【往期内容】

东周历代君主

西周历代君主

战国七雄之一【齐国】(田齐)国君世系

秦国(包括统一后的秦朝)历代君主

桓楚(东晋权臣桓温之子建立)历任帝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